资管混业治理再引关注 分类穿透式监管路径待厘清
长亮文化
2017.07.15

目前不同资管产品在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杠杆率等要求上均存在差异,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考虑根据投资范围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监管,以确保其产品各要素与所投资领域的“匹配性”。

正值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夕,有关不同金融行业下资管业务统一监管的问题能否被进一步解决,被业内密切关注。

“金融工作会议更多还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讨论部署金融风险的防控、监管盲区的覆盖;对于如何监管资管产品这些细节话题未必会过多关注。”7月12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国有大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是,不排除通过会议可能会进一步酝酿完善部际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前资管产品监管模式和思路带来新的变化。”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调研多家机构获悉,目前业内一方面对不同种类资管产品如何进行统一的穿透式监管尤为关注;另一方面,资管产品通过层层嵌套投向融资类项目是否会被进一步限制,也成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预期下的又一话题。

目前不同资管产品在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杠杆率等要求上均存在差异,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考虑根据投资范围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监管,以确保其产品各要素与所投资领域的“匹配性”。

“分类”监管思路

有关统一资管产品监管意见的“基本法”(下称《意见》)仍在酝酿,而被期望于改善金融监管体制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即将召开,针对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思路又一次引发业内讨论。

业内认为,此前资管《意见》拟安排各部门资管产品报送至央行进行统一监测与管理,其短期内的可操作性相对有限。

“统一报送涉及到的数据参数、格式的繁杂性注定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短期内将各部门数据统一管理存在难度,而且有的产品本身结构比较复杂。”某国有大行总行产品设计人士坦言,“而且本来每个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统计系统,再进行一遍报送也有重复建设之嫌。”

而在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资管负责人看来,目前证监会针对私募基金逐步采取的分类、专营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今年4月份,基金业协会对其私募备案系统进行了升级,并按照投资范围,将股权创投类、证券投资类等私募管理人实施了分类监管,而管理人则被禁止交叉经营多种业务,只能在多种方向中选取其一。

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确定投资范围,就能对适合这一领域的产品要素进行统一监管。”“比如针对股票市场私募产品,它的杠杆率、投资者门槛、产品结构肯定和股权类产品是有差异的,而分类监管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依据投资范围来“划界”监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不达标”产品进行有效限制。例如在场内市场中,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称中证登)就能针对资管产品起到把守“入口关”的作用。

“嵌套多少层最后还要落在底层资产上,管住入口就是管住底层资产,产品账户不满足监管要求,比如是投股权的私募基金,很有可能在中证登办理开户会比较难。”一位接近中证登的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其实在去年的信托产品中也有所体现,假如穿透后发现信托账户背后的杠杆过高,那么也会考虑对其开户行为进行限制。”

而另一方面,部分市场的割裂现状也有赖于监管协调的加强。

“像债券市场有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那么这两个市场能否在产品投资人的杠杆率要求上进行统一,也有赖于市场规则的互联互通。”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一位债券承销人士坦言,“而且这里面又涉及到监管部门归属的问题,短期内解决并不现实。”

不过伴随着金融工作会议的临近,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协调性的预期也在加强。有业内专家预测,会议有可能研究设立联合机构处理监管协调问题。

非标管控难题

被监管部门和市场关注的另一话题,则是资管产品的非标业务问题。

事实上,非标业务日前也被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所重点提及:“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将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资管产品在融资类业务上膨胀,其实会影响M2的真实性,给货币政策带来干扰。”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按照惯性,资管机构往往也会刚性兑付,但是净资本约束上却常常存在不足,这也让信用风险停留在资管机构体内,这也是监管层重视非标问题治理的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混业资管下的非标问题也并不止于“银行非标”,券商、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集合信托的融资类业务模式也存在被进一步约束的需求。

“集合类资管产品本身就是可以通过自有渠道和三方渠道募集,委托人并不一定都来自于银行。”上述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在投资范围上,不少资管机构也在进行监管套利,例如一些券商、基金子公司、私募机构产品就成了融资平台的补血通道,这些非标业务可能都会成为监管层下一步的治理对象。”

除此之外,当前一些互金平台存在以定向委托投资等名义从事的“无牌照”产品投资非标业务的现象也被业内所关注。

“目前一些互金平台以很小的门槛开放投资、募集资金做资管业务,完全不考虑金融牌照问题。”前述接近监管层的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因为没有金融牌照,所以这些金融乱象往往管理也不是很到位,未来可能更需要多部门间监管机制的改善来协调处理。

让中国金融科技 具有世界影响力
长亮科技更懂如何为您的数字化转型赋能